上一篇,我们分享了全国65岁以上人口及比重在1990年以来的变化。
数据显示,1990年,全国仅有5%的人年龄在65岁以上,2024年上升到15.6%,相当于每6个人,就有一个老年人。老龄化的速度为何如此之快?社会经济发展、女性生育下降固然是重要的原因。从数据看,政策的影响力很可能盖过以上的因素。我国人口的现状,除了老龄化,还有少子化的现象。少子化,在1990年以来,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?我国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通常只统计0-15岁人口数据,但在附注里也有0-14岁人口数据,所以我们可以获取到历年来的0-14岁人口,以及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。为何是14岁?这个年龄段,不正是上学的年龄吗?麻烦70后或60后的网友回忆下,15岁的时候你在上学,还是在干活?只因为我们发展速度太快,所以忘记这件全球通用的、关于劳动力年龄的计算标准了而已。
数据显示,1990年到1999年,我国每年0-14岁人口均3.2亿左右。2000年,这一指标突然下降到2.8亿左右,到2010年时为2.2亿。2020年人口普查时,0-14岁人口又增长到2.5亿,但之后又快速下滑,2024年,全国0-14岁人口为22240万人。在没有战争、没有瘟疫、婴幼儿死亡率极低、全心全意全面发展经济的时代,人口波动有这么大吗?由于特定人口政策的存在,精确统计人口数量,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。事实上,不仅我国如此,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,其人口数据的准确度,水份都是很大的(相信你最近听到过类似的消息了)。2000年、2010年和2020年的100%人口统计,为其他年份的抽样调查提供了参考,所以当年有多少人,会依据普查结果进行小幅度的修正。这便是0-14岁人口波动这么大的原因。假定22240万0-14岁人口是非常准确的,这说明我国缺乏劳动能力的年轻人,是过去35年以来的最低。这意味着两件事:一,全社会会花更少的资源来抚养年轻人,所谓少儿抚养比持续走低。二,没有新鲜血液补充,人口年龄结构会持续老化。这是一件事情的两面,视人口为负担的人相信,这是一件好事。而视人口为资源的人相信,这是一件亟待解决的大事。你认为,这是一件什么样性质的事呢?